黑蝙蝠中隊傳奇

 

  拜讀完龍應台教授的「大江大海」後,感觸良深,彷彿大江大海時是一個時空門,載著我回到了過去,體會了過去。在那動盪的年代,許多事曾發生,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又有多少事是被人們所記著的。 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來台,一九五三年,冷戰時期,美國為了戰略需要,以西方公司之名,在台灣成立了黑蝙蝠中隊(34中隊,新竹)及黑貓中隊(35中隊,桃園),故事就是這麼開始...

  

  今天前往了二年前,在龍教授的努力下,於新竹市區的「黑蝙蝠中隊文物陳列館」,本來只是想再更貼近過去,但此行卻讓內心激起了更大的漣漪 ,更讓我想起了昨天晚上發生神奇的小插曲(註一)。我不是空軍子弟,也沒有曾經經歷過「大江大海」中所提及的年代,我無法想像任何有關於當時的慘況,更無法體會曾經歷過前輩們的刻骨銘心之感。在書中,只是幾行字的帶過,但它確實的發生過。許多真實的人生故事,就這麼的一幕幕上演 。

 

 

  黑蝙蝠中隊,年輕一輩的我們也許曾經聽過說它,因為歌手「劉德華」曾經以它的名字為做為一首歌,這也是我對這個名稱唯一的認識。隨著時代的解密,當初黑蝙蝠中隊的保密年限過後,終於公開在台灣人的面前,讓我們能了解中隊的過去。有幸在當兵時,看過莒光園地製播關於黑蝙蝠中隊的介紹,也曾在國軍發行的文刊中,看過黑蝙蝠中隊的述說文章,因此對於它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註一:昨天在決定行程時,想到市區有一個黑蝙蝠中隊的文物館,正當上網查詢時,下意識的輸入了「黑貓中隊」,原本還嘲笑自己被新竹的黑貓包影響太深,想到那麼好笑的名字,沒想到在參觀後發現還真的有黑貓中隊,讓我大吃一驚。

 

 

  從文物陳列館中可大約了解整個中隊在過去執行任務的危險及過程,聽取文物館中及介紹人員介紹後,做了一個整理:

時間 1953 ~ 1972
隊徽  

翻拍於黑蝙蝠中隊文物陳列館

 

隊徽意義 北斗七星代表航行,三顆大星及四顆小星代表34中隊,因任務都於夜間執行,因此選蝙蝠為主題,並以翅膀衝破鐵環,象徵任務堅難士氣高昂
任務性質 前期空投物資、傳單,後期進行電子偵測的心戰空投

名稱

第34中隊

與黑貓中隊

不同處

黑蝙蝠中隊執行偵察為低空偵察,高度約二百公尺(約為101大樓的一半)

而黑貓中隊則是進行高空偵察,高度約二萬公尺(一般民航機二倍)

計畫

獵狐計畫(1955 - 1957)
 機種:P2V-7U巡邏機
 任務:偵察巡邏
 殉職英雄人數:68人

南星計畫(1964 - 1972)
 機種:C-123
 任務:空降、運補


奇龍計畫(1969)
 機種:C130E運輸機
 任務: 電子偵測(中共飛彈及核爆)


金鞭計畫(1970)
 機種:DHC-6、UH-1H、S-58T
    Hughes 500P(直昇機)
 任務: 特種作戰

 

 

  我想,這也只是做為一個"時代"的光觀客唯一能夠了解的程度,但還有更多背後的人生故事,埋在了這些歷史照片背後。

  民國四十二年(1953年)黑蝙蝠中隊成立後,並沒有目前所看到的正式的隊徽,在成立四年後,當時的李崇善中校加入了黑蝙蝠中隊,並在加入的一年後(1958年,民國47年),和領航教官王梁少校,召集了當時的中尉領航官劉敬賢中尉及孫大陸中尉等四個人,設計了34中隊的隊徽。

 

  有如其它的文物館般,我曾拜訪過台灣許多的紀念館、文物館,許多都與現代人沒有太大的直接關係,因此常不受一般觀光客的喜愛,因此時常遇到參觀時,都是只有我一個人 (有時也會與朋友前去,但幾乎也都是只有我們這一團) 的情況,這又是另一個值得深思的話題了。

 

  在進入黑蝙蝠文物館時,正好二個女生要離開,她們正在門口蓋所謂的紀念章,討論聲此起彼落,而在門口的服務台前,有一個慈祥的老先生,親切的招待這兩位光觀客,而我,則是一如往常習慣性的默默的看著我的展覽。當後方安靜後,我知道剛才那兩個女生已經離開,因此現在的文物館又只有我一個光觀客了。

 

  正當我還在細讀關於隊徽的介紹時,服務台旁的老先生親切的過來問候,原本簡單的招呼,卻讓我當時內心掀起了難以言喻的驚訝與無比感動,他正是我眼前照片中的主角 - 李崇善 先生。這是多麼讓人驚訝的一刻,讓我不虛此行。後來聽志工說,李中校在文物館成立後,有時就會來文物館走走。在今天的這一刻,我有幸能夠跳脫時代光觀客之名,了解更多更多背後那讓人動容的故事。

 

  透過了李中校本人的介紹,我好像已經離開了眼前這些照片,整個人被拉進了當時的冷戰時期,各種當時的緊張氛圍,一一進入我的腦海之中。

 

  當時空軍訓練了二個電子教官,其一為李崇善中校,而另一位電子教官則殉難於任務之中。在黑蝙蝠的初期,進行了一些空投傳單的任務,隨後開始進行美國 (對外稱為西方公司) 主要的任務,電子偵察。美國在冷戰時期,為了能了解中共的動向,在歐洲、印度、台灣等都設有偵察的單位,而台灣部份主要就是黑蝙蝠中隊及黑貓中隊。

  

  當時使用的飛機,並非採用原先已有的機種,而是西方公司針對任務需求,去設計出的專用飛機,李中校在初期主要就是進行機上的電子儀器的架設,隨後並轉任教官一職,訓練當時出勤的成員。因偵察任務極度的危險,34中隊成為了我國空軍犠牲最慘烈的特種部隊,一共殉職了共148位戰士。從前在莒光園地曾得知台灣許多的空軍眷村子弟,就讀的國小,後來許多都改名紀念這些戰士們,而在黑蝙蝠中隊中,有保括雲林的拯民國小 (原虎尾空軍子弟小學,紀念葉拯民先生) 及東港的以栗國小 (原東港空軍子弟小學,紀念周以栗先生) 等等。

 

  根據李先生口述,許多當時的飛官們,都到現今的華航公司任職,目前留在新竹的只有他一人而已。今天的黑蝙蝠中隊文物陳列館,也正是當時黑蝙蝠中隊軍官宿舍的地點。當初西方公司在新竹的地大約就是從東大路到經國路的範圍,在任務初期並沒有許多的人員,但隨後開始偵察任務後,人員增多,也開始在東大路新建了另一棟宿舍,當時主要工作地方是在空軍新竹基地,而東大路營區則是進行以日常生活休閒為主(如酒會、餐會、舞會等等)

 

  但隨著科技的發達,當美國能夠進行衛星偵察時,傳統的偵察方式也漸漸地不被需要,因此黑蝙蝠就在1972年正式的解編,並將東大路營區歸還給新竹。隨著時間的流逝,當時的舊宿舍漸漸的被許多的遊民佔據,因此在新一波的都市更新中,將這幾棟宿舍列入拆除名單,也因為時空變遷之故,沒有任何一個官員知道原來宿舍的用途,只將這宿舍當成一般的舊房子,便快速的給拆除了。李先生說,除了當時的官員之外,就連現在的元首馬英九先生也不了解這段歷史,好在二年前龍應台教授出版的大江大海把這段歷史還原在人民的面前,因此才又在2009年於原址上建立了文物館。

 

  而另一個有趣的過去則是,當時在補給任務時,因為台灣不屬於參戰國家,因此不能用台灣的名義出去,所以就用了「中華航空」的名義運送,後來在一來一往的運送中,也賺了不少錢,隨後中華航空就因此而成立。這也是為什麼後來許多飛官都會到中華航空任職的原故,但我想這是連中華航空的資深員工也不會知道的歷史吧!!

 

   在館內靜靜聽著李先生述說他的過去,不知不覺得就聽了一個多小時,聽了許多的故事,也聊到了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在今天、當下那一刻,我藉著李先生這累積了八十幾年的經驗,開拓更多自我的眼光。雖然現在李先生能夠笑著暢談著那段過去,但我只能從心中無比的敬佩,就像當年登入月球的太空人們,每個人都有保密條款,不能對外界述說自己的經驗,造成當時太空人精神幾乎都異常。而我們的34、35中隊的成員們,也默默的背著這龐大的壓力,不能讓世人知道,也不能讓家人知道,這是多麼的讓人難受呀!除了34、35中隊外,正如大江大海一書中所提到,當時年代中,許多家人都是到後來才了解後,才諒解了自己的爸爸、老公、親人。那真的是一段很辛酸的 過去,但李先生說,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國家更好,讓子女更好。是呀,做為這一代的我們,只是聽著父母說著過去辛苦的種種,希望我們努力的話題,但身為這一代安逸的我們,又有誰能夠真正的體會這句許多父母常說的話呢?我想我今天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李先生說:「人生就像浮雲一樣變化萬千,眨一眨眼就過了數十年,不用計較那麼多,也不用要求那麼多」。

 

 

後記:根據志工表示,文物館的建築是參考美國當時在清大建的建築來改建,原本打算要將該建築移置到此地,但怕建築損壞,因此改為仿建。但今天隨後前往清大並沒有發現該建築,詢問學生也沒有獲得解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