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統計數字初步了解水上安全

 有句話說的好,除非你想永遠在家當宅男,否則你一定要了解並注意自己在戶外的安全。無論是什麼運動,都一定有它需要被知道及了解的危險存在。其中「超出能力範圍」一直是發生意外主因第一名。

  廣義的能力範圍簡單的可以定義成包含你的意外處理的能力,比較狹義來說可以定義成「基礎體力」、「基礎能力」、「基本反應能力」。

  •   騎自行車最常聽到的意外就是明明是單車老手,但因前天沒睡好,隔天忽然大量運動造成心臟無法負荷

  => 超出能力,體力不夠

  •   爬山最常聽到的意外就是明明是困難路線,卻一家大小以為出遊到附近公園野餐

  =>  超出能力,基礎能力不足

  在水上運動中,溺水是最常見的意外之一,無論是否會游泳,都可能會因緊張、抽筋、受傷、無法抵抗水流、被雜物卡住、體力透支、失溫或失去意識等而造成溺水。根據內政部統計102年度1~8月,溺水案件有403人,其中造成死亡高達55.6%(224人)。

102年溺水人數統計

在這403人中,第一名是溪河46.9%,第二名是近海23.1%

102年溺水地點統計

 其中失足的有13.4%(54人),戲水有15.4%(62人)

102年溺水原因統計

而在年齡層中第一名是社會人士59.1%

102年溺水者身分統計

  從95年到102年統計,全台水上活動溺水案件最常發生在每年的7~8月,而根據消防局統計,溺水的獲救機會約四成而已。

人數統計

  溺水主要是因為將水吸入肺中或喉肌痙攣導致無法呼吸造成大腦缺氧造成死亡。

  

  其中最常見的錯誤就是一但發生溺水時,會因為緊張,而奮力游向岸邊,造成體力透支或抽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無法即時判斷水流流向,更發現無法游向岸邊時,請想辦法保存現有的體力。如沒有穿著救生衣除了使用衣物當成漂浮工具,也可利用水中漂浮來節省體力等待救援。

  • 海浪安全

海邊危險區域分為 (低危險) 斷層形 -> 低潮平台 -> 沙洲 -> 長岸溝 -> 大浪區 (高度危險) 

無論在何種地方,請觀察浪,如果浪頂沒有浪花,此浪水流在下方會將人往外拖出。另外打上岸後回流的激流或稱離岸流也要注意,最明顯就是離岸流處兩旁會出現浪花,如不小心被離岸流拉出,如體力許可,可嘗試對面岸邊45度角方向游出離岸流,但無法離開,請用水中漂浮來節省體力等待救援。

  • 溪流安全

溪流中危險處有
 岸石:濕滑,岩石滑動,間距大,造成卡住或被水沖走

 水溫:造成抽筋

 水流:錯估水流方向,造成被水沖走

 大雨:午後大雨,常造成山洪暴發

 衣著:穿著吸水材質,造成無法浮起,比如牛仔褲

在溪流中,每當流速加快二倍,沖擊力就變成四倍。一般溪流可分為分層流(溪中央)、迴旋流(河流兩岸),易被沖走危險地形是

笑臉陷窩區 - 面對下游水流由外集中到中間流下

皺眉形陷窩區 - 面對下游水流由中間流向兩測

迴流 - 高出水面的物體上游處通常是真空狀,易被吸入,相反下游處是迴流區,可將人推至物體旁,如無法順利上岸,可想辦法利用此區來進行休息。

 

 參考迴流區休息點進入方法

另外要注意的是水面上的水流流動通常與水面下的水流流動不同,保持鎮定判斷水流方向才是確保之道。

 

更多溪流參考:

翻滾流 -需浮力裝備脫困

 主因落差水流反彈而成。此流容易造成受傷,目視時盡量避開。通常脫困需有浮力裝備配合攻擊式游泳才能順流離開。

微笑流 - 無浮力易被捲入底部

  主因水流撞擊障礙物形成。脫困方式以雙手往順流推。

皺眉流 -形成三角形水流, 難以脫困

 主因水流撞擊平面物體,造成外側水流滙集中央。脫困方法:以雙腳用力頂物體,破壞水流推力,順水流流出脫困。

漩渦流 - 無法順水流流出

 主因水流在轉彎凹陷處形成。脫困方法以45度角朝上游主水流交會處攻擊式游出。

漩渦流

覆蓋流

 主因河道變小,水流被推回。脫困方法頭朝上游,面朝上,雙臂收,雙腳伸直微彎順流而下。

V流及倒V流

  主因有障礙物而形成,因避開小心碰撞。

白色水域 - 不規則淺灘,多碰撞物

  主因為碰撞後產生白色氣泡

 

參考來源:

你最好要知道的四個關於溺水的事實

內政部

內政部統計處

中華民國水中運動協會

水工物與救災安全

急流脫困技巧(葉泰興)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水域安全
    全站熱搜

    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